网络课程“超便捷”
早在2011年下半年,斯坦福大学教授、计算机学家塞巴斯蒂安·特龙(Sebastian Thrun)曾在学校开设了一门免费网上课程“人工智能”,超过16万名学生和网民参与选修,风靡一时。随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也都在年内相继推出了此类课程,并提出“微学位”的概念——完成课程的学生虽然没有真正的文凭,但可以通过缴纳极少费用,获得一个网络资格认证。
在众多名校中,记者选择了最早试水MOOC教学的斯坦福大学,进入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完成一些基本信息的注册后,顺利拿到了“入学资格”也就是登录账号。登录之后,记者在近期开设的热门课程中随机选择了一门计算机网络课程(Computer Net-works)。
课程概况中显示,这门课程从10月8日开始,教学周期为6周,每周都有十节左右的在线视频课程供学生浏览学习,并配有包括幻灯片版教学大纲在内的一些辅助材料,在课程页面上还设有考试、调查和论坛等板块,帮助学生自主完成整个学习、讨论、探究和检测的过程。目前课程的教授部分已经结束,后期的讨论、调查还在进行,需要认证资格的学生必须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规定范围内的习题。
体验过程中,MOOC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便捷,不仅注册方便,“门禁”不高,它还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掏出手机就能上课”。学习者只需要一个网络和可以连接它的上网设备,就可以加入课程,包括维基百科、讨论小组、微博、虚拟教室等在内的任何一种社会化媒体工具都可以被选用来建立“点对点”或“点对面”的交流。
国内知晓度有待提高
记者在一些大学生和海外留学生中进行了随机寻访,发现MOOC作为一个新的学习平台,在国内的知晓度目前并不高,一些尝试过的学生也坦言自己“并不能坚持到最后”——虽然MOOC对学习人群的专业、年龄、背景没有太多限制,但要适应这种新模式,学习者自身必须具备很高的素养,包括学习能力和技术能力两方面。“大多数学生都是冲着名校课程去的,所以第一讲通常人数爆棚,但随着好奇心的逐渐减弱,学习的持续性很快下降。”朱志军补充道,巨大的精力投入,足够多的时间量累积以及较强的英语听、读、写能力,这些“隐形门槛”往往令很多新手觉得茫然,没有头绪,因而中途放弃的比例相当高。此外,专业类课程太偏、太深,文化类课程又没有相同的文化背景,是中国学生在参与国际名校网络公开课程中所面临的难题。
本土化实践值得期待
对于此类网络课程的教学,我国高校也有试点的经验。目前,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在内的全国72所 院校,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已经开展了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
多年从事远程教育研究的上海开放大学教务处处长助理朱志军告诉记者,MOOC模式给中国的网络教学带来了很大冲击,但在短期内并不会对国内的主流教学模式造成影响;不过在非学历教育的范畴内,作为提升学生素养的一个方面,有大规模普及推广的可能。
问及如何实现MOOC本土化,朱志军指出:“我们可以借鉴模式,但不能照搬内容。”他向记者介绍,目前国内的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以传统文化为主体内容的网络公开课程。去年,复旦大学邀请到了台湾中研院副院长、著名历史学者王汎森教授,他的系列讲座《执拗的低音》上传到网络仅四五天,就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
专家表示,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微课程”代表着今后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值得探索。“不过教学手段的变化,永远不能替代内容建设,只要有好的内容,学生总会愿意来听。”朱志军坦言。
资讯排行
- 美世教育与SKD达成战略合资 奏响国际艺术教育新乐章
- 学而思学习机闪耀CES 2025,斩获“TWICE Picks”大奖
- 寒假已至,多所高校开门迎客,如何让游客“校内游”不虚此行?
- 教育部组织高校毕业生促就业行动
- 国考笔试分数线公布 今起报名调剂
- 江西新余一中学食堂存在食品卫生问题?官方通报
- 2025年驻外使领馆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5届高校毕业生 “寒假促就业暖心行动”的通知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5届高校毕业生 “寒假促就业暖心行动”的通知
- 李强会见斯里兰卡总统迪萨纳亚克
- 南京市交通运输系统政务办公业务培训班圆满完成
- 郑州航空港区教卫体局组织开展2024年新闻写作暨舆情处置专题培训 - 郑州教育信息网
- 郑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丽娟巡视我市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 - 郑州教育信息网
- 郑州市教育局发布《2025年寒假致家长的一封信》 - 郑州教育信息网
- 郑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丽娟巡视我市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 - 郑州教育信息网